
隨著科學技術和醫療衛生事業的不斷發展, X 射線診斷等電離輻射技術,已成為現代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。據聯合國原子輻射效應科學委員會的報告,受檢者和患者所受醫療照射是最大的人為電離輻射來源,已成為涉及所有社會公眾及其后代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。 X 射線檢查要 趨利避害,一方面利用它為疾病的篩查和明確診斷服務,另一方面要掌握好適應癥,盡量減少不必要的 X 射線照射。
我國 X 射線診斷檢查每年約 2.5 億人次,據統計 20 %的檢查沒有臨床意義,因此每年有 5000 萬人次不應接受 X 射線照射。
X射線透視主要用于查看動態影像,而不是用來判明解剖上的細節。因此,只有當所需要的資料不能單從 X 射線攝影(普通平片)獲得時,才可進行透視。透視給受檢者造成的劑量是 X 射線攝影的幾十倍至上百倍。我國胸部透視的比例近年來雖然在減少(只占 1/3 ),但與國外相比要高得多。胸部透視應該用 X 射線攝影來取代,因為 X 射線攝影使受檢者接受的劑量大大減少,還可以永久保存記錄。
臨床醫師為就診者申請 X 射線檢查時,必須慎重考慮所選擇的檢查方法的適應癥;針對就診者的具體情況,選擇診斷效果好、危險度小的醫學影像診斷方法;近期已做過同樣的 X 射線檢查者,一般不再申請重復檢查。在 X 射線檢查時,應采用正確手段限制受檢者的照射劑量。
胸部 X 射線普查應當遵循下列原則:
一 、 不應將年度胸部 X 射線普查作為發現非選擇人群肺癌、肺結核或其他心肺疾患的首選手段;
二、僅在結核病高發區,才可對飲食業人員、教育工作者和學生做就職或入學前的胸部 X 射線檢查;
三、職業性呼吸道接觸有毒、有害物質者,可根據職業病診斷的需要,做就業前和定期的胸部 X 射線檢查;
四、禁止使用便攜式小型 X 射線機進行集體 X 射線檢查;
五、 X 射線乳腺攝影普查乳腺癌,應在觸診或紅外線篩查的基礎上進行。
我國已成為 CT 應用大國,僅次于日本和美國, CT 數量大約 4000 多臺,每年約有 1250 萬人次進行 CT 檢查,而 CT 檢查的劑量遠遠大于普通 X 射線檢查的劑量,頭部、胸部、腹部(或盆腔) CT 檢查的典型有效劑量,分別等效于做 115 次、 400 次、 500 次胸部 X 射線攝影檢查的劑量,分別近似等效于 1 年、 3.6 年和 4.5 年天然照射的劑量。因此 CT 檢查致癌風險概率,遠大于普通 X 射線攝影檢查。
目前,我國的 CT 檢查存在濫用的問題,陽性檢出率很低。在有些醫院,由于受經濟利益驅使,甚至將 CT 檢查作為常規體檢項目。
胎兒對 X 射線高度敏感,為了避免 X 射線對其潛在的危害,孕婦的 X 射線檢查應遵循下列原則:對育齡婦女腹部 X 射線檢查,應嚴格掌握適應癥;對孕婦,特別是妊娠 8 — 15 周,除非極為必要,不得申請下腹部及盆腔部位的 X 射線檢查;具備超聲檢查條件,不應做產科 X 射線檢查;必須做產科 X 射線檢查者,應限制在妊娠后期。